清明节,又称踏青节、行清节、三月节、祭祖节等,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。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,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,既是自然节气点,也是传统节日。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,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,至今不辍。
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,扫墓祭祀、缅怀祖先,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,初看清明,它是星火相传,弘扬孝道亲情、唤醒家族共同记忆的传统节日,是天朗气清,风和景明的自然节气;随着社会的发展,清明节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,它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中华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的象征,我们开始提倡文明祭祀,也在不断追寻清明为我们指明的生活态度和发展方向。
一、踏青
踏青古时叫探春、寻春等,即为春日郊游,也称踏春。
清明前后,春阳照临,春雨飞洒,种植树苗成活率高,成长快。
风筝又称纸鸢、鸢儿,放风筝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。
清明扫墓,即为“墓祭”,谓之对祖先的“思时之敬”,祭扫祖先是对先人的缅怀方式,其习俗由来久远。